小红书新一轮治理行动
小红书近期展开了一项关键行动,致力于解决“虚假营销”问题。据悉,1月5日,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已对首批29个涉嫌违规营销的品牌采取了封禁措施。紧接着,平台迅速启动了第二轮整治,此次封禁的品牌数量增至39个,覆盖了消费品牌、医美机构和医美用品品牌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的广泛影响,引起了公众对平台治理能力的关注。
第二批治理范围拓展
第二波整治行动的覆盖面比第一波更宽,涵盖了更多的线下商业区域。这次整治不再仅限于消费品品牌,还将线下医疗美容机构及其相关品牌纳入其中。这表明平台意图增强打击力度,对虚假营销进行全面清理。举例来说,当用户在小红书上搜索这些品牌或机构时,相关内容将不再显示,取而代之的是违规警告信息。
医美机构成违规重灾区
小红书负责处理虚假营销的人员指出,将医疗美容机构列为首批封禁的线下场所,理由充分。医疗美容行业线下违规宣传屡见不鲜,误导消费者后,后果极其严重。目前市场上充斥着众多非法的代写代发产业链,部分品牌和中介机构借助第三方订单平台,雇佣普通人从事违规宣传。
违规营销灰产链路
这类所谓的“代写代发”产业链的操作流程大体是:品牌方首先与第三方中介建立联系,接着中介会利用像“螃蟹通告”这样的第三方接单平台,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支付现金等手段,招募普通人为其创作内容。以“螃蟹通告”为例,这个平台发布了众多线下医美机构的招聘广告。这些广告遍布全国,费用范围从百元到万元不等,涵盖了各种医美项目。
素人招募要求多样
不同机构在招募时各有要求,有的只规定粉丝数需超过五百,而有的则要求本人亲自参与并同意使用其肖像。对于线下医美机构,它们一般要求招募者要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其目的在于拓宽虚假宣传的覆盖面,进而影响更多的用户。
治理建议与难点
朱巍专家提到,违规营销带来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它不仅扰乱了网络环境的秩序,还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薛军则特别指出,要想有效打击网络黑灰产业,必须梳理清楚生态链、产业链和利益链,并且需要整个行业的齐心协力。然而,遗憾的是,对于红通告、螃蟹通告等第三方接单中介平台,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打击手段。小红书近期对部分品牌实施了封停,这一行动有效地追溯到了违规营销的起点。大家纷纷议论,小红书这次的整顿能否真正阻止虚假营销的蔓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