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付尾款,次日降100!知名运动品牌“随意变更优惠政策”引争议

消费者维权现状

头天付尾款,次日降100!知名运动品牌“随意变更优惠政策”引争议

法治网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在购物过程中,许多消费者不幸遭遇了商家价格欺诈等不端行为。在这些受害者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通过淘宝平台进行投诉或者拨打12345热线寻求援助,并最终成功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即便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商家拒绝赔偿或故意推诿处理问题上感到极度困扰。消费者在购得商品后,注意到价格大幅降低,因此向商家提出了退还差额的请求,但商家却以各种借口推脱了这一要求。

头天付尾款,次日降100!知名运动品牌“随意变更优惠政策”引争议

类似“背刺”事件

头天付尾款,次日降100!知名运动品牌“随意变更优惠政策”引争议

阿迪达斯等品牌出现类似“背刺”消费者的行为并不少见。在2022年的“双十一”购物节期间,一家电商平台诱导消费者提前购买苹果手机,并要求首批购买者额外支付200元。但令人遗憾的是,该平台方面拒绝与消费者协商解决价格差异的问题。就在10月31日,有消费者以6349元的价格成功购得苹果手机。当时平台声称活动期间商品价格大体保持一致,但实际情况却是,消费者遭遇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促销价格争议数据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2022年10月20日至11月13日的消费维权相关舆情进行了分析,发现“促销价格争议”等负面信息在总的吐槽量中占了14.01%,平均每天有30734条这样的吐槽,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这些吐槽主要集中在促销活动的后期,主要针对的是涨价后打折和预售价格过高这类问题。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已经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造成了严重影响。

头天付尾款,次日降100!知名运动品牌“随意变更优惠政策”引争议

商家行为的法律定性

张印富律师,身为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一员,他指出,商家在预售环节如果故意隐瞒信息或者过度夸大优惠,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欺诈。《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商家在提供商品信息时,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能出现虚假的价格标签。某些商家宣称提供“最低价”或“优惠价”,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做法明显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消费者权益剖析

商家承诺在预售期间向顾客保证“最低价”优惠。然而,若商家在承诺后调整促销方案,此举便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陈音江指出,商家仅提供退货退款而不进行差价补偿的做法并不妥当。消费者有权选择退货或要求退还差价,商家应当对消费者因价格变动所受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消费者在支付高价购买商品后,若遭遇价格波动导致利益受损,商家有责任提供相应的赔偿。

平台责任与消费者建议

电商平台应承担起帮助消费者维护权益的责任,一旦接到投诉或举报,应当迅速响应并协助调查,同时推动商家妥善处理问题。在“双十谬论”临近之际,消费者在购物时必须格外小心,一定要保留好购物凭证、优惠信息的截图、直播间的音视频等证据,以便将来维权时使用。

在那段被称为“双十谬论”的时间里,你是否遭遇过关于商品价格的争论?若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思考,不妨给它一个赞,亦或将其推荐给更多的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