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格局变迁
快手和抖音一度并肩前行,然而最新三个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快手在短视频领域的用户活跃度已降至第三名,而视频号却突然崛起,其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越快手。这一市场格局的转变,正是短视频行业目前面临的状况,揭示了快手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剧,曾经的领先地位已经不再。
数据表明,抖音每日活跃用户数约7亿,这一数字与快手每月活跃用户数相当。然而,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此外,快手用户的平均使用时间已接近顶峰,平均每天使用时长约为120分钟。面向未来,若要依靠增加用户数量来推动发展,将遇到不少困难。
市场价值缩水
2021年,快手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市值一度冲上1.7万亿港元的高峰。然而,现在其市值已经下滑到2000亿港元左右。这一巨大的市值缩水让人感到意外,其主要原因在于快手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往日的市场两大巨头并肩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快手在竞争中慢慢陷入劣势。这种增长力的衰退不仅削弱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也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众多不确定因素和挑战。
用户增长成本
为了维持用户数的稳步上升并加强现有用户群体的稳定性,快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一举措导致销售费用持续上升。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公司还需不断应对其他竞争对手施加的巨大压力。
为了保持现有用户数量,快手可能需要增加资金投入。这样做无疑让原本就面临巨大盈利压力的快手,又多了一重负担,进而导致公司运营压力持续上升。
业务贡献占比
第三季度,快手的主要盈利途径涵盖了网络推广、直播以及电商等板块。细看数据,网络推广贡献了56.6%的营收,直播占比30.0%,电商则占13.4%。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司业务中网络推广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各业务领域都遇到了不同的难题。比如电商,它的增长速度已经减缓,而且吸引新客户的费用也在不断上升。这些问题对整体收入的持续增长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未来各业务领域对整体业绩的贡献比例或许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
电商增速问题
第三季度,快手电商的成交总额达到了334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数字高出15.1%。不过,这个增长速度比去年慢了一些。而且,和淘天、京东、抖音以及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相比,快手的成交总额显得稍微小一些。
GMV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这一变化不仅对内循环中的广告和直播电商的购买量和佣金收入产生了影响,还可能导致资本市场对其增长潜力和价值的评估持悲观态度。因此,快手电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电商战略摇摆
自2018年起,快手开始涉猎电商领域。起初,它以信任为基础制定策略,随后又转向寻找性价比高的商品,最终又强调用户至上。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快手持续对策略进行调整,以跟上消费趋势的步伐。不过,其战略定位似乎始终显得不够牢固。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尽管泛货架业务增长了超过一半,但面临试错机会的减少,快手电商在泛货架领域的转型速度和决心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次战略调整的效果如何,其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相当显著的。
大家对快手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否寻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实现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有什么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