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本来是商家吸引顾客的手段,现在却有人把它当作牟利的途径,这种情况真的恰当吗?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大厂员工兼职卖券
李禾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今年三月开始,他在闲鱼上卖二手优惠券,当作第二职业。他每天早晚各花两小时通勤,同时会在大众点评这类平台上查询优惠券的发放情况。他利用自己和亲友的十个账号进行抢购,每天能抢到八张网红餐厅“49元抵100元”的优惠券。这些优惠券在闲鱼上以每张75元的价格出售,一个月下来能获得大约一万元的收入。
多账号抢券流水多
李禾为了多获取优惠券,向亲友借了十个账号,在三部手机上同时使用。他称一个账号每个月大约能抢到四十次,每月的流水超过一万元不成问题。那些打两到四折的优惠券在闲鱼上非常受欢迎,通过这些方法,李禾的兼职收入相当可观,但这其中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公平性的讨论。
团队软件代抢球鞋券
陆淼和她的团队借助电脑后台系统,专门抓取打折鞋和优惠凭证。他们会在李宁等官方网站上抢购优惠券,那个软件可以一键完成下单和修改收货地址,并收取每单50到200元的代抢服务费。这个软件是陆淼向同行买来的,在闲鱼平台上,“抢券脚本”的售价从25元到2000元不等。他们的这种行为,让许多消费者难以抢到便宜货。
大学生代抢淘宝券
何一念是一名大学生,她过去在学校的网络社群里购买过一种能够提前锁定淘宝满额立减券的工具。她随后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信息,提供代为抢购淘宝折扣码的服务,每次收费五元。从最初自己使用工具,到后来以此牟利,她也投身到这项业务中,结果使得普通顾客抢购优惠券变得更加困难。
行为合规性探讨
夏海龙谈到,账号能否转借他人领券,要看平台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如果转给他人后券能正常使用,通常不算违规。从技术层面讲,软件和代码的买卖本身不犯法。不过,这个看法也引起了一些不同意见,很多人觉得这样做会损害消费者的公平性。
倒卖券的不良影响
原本作为优惠活动的代金券遭到转售赚钱,破坏了买卖的正常秩序。购物网站方面的专业人士庄帅指出,许多顾客因为技术上的障碍,没法顺利拿到实惠,这种状况让人感到不妥。类似交换网站也脱不了干系,它们变成了倒卖代金券的聚集地,这些网站需要考虑怎样解决安全上的问题。
公众认为这种转售优惠卡片的举动该不该被取缔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同时也请支持这篇文章并转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