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价格猫腻曝光平台_双12价格与平时价比较_京东双十二优惠力度有双十一大吗

双12”购物节刚过去,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喊出促销口号,口号是“比双11更划算”,可是实际情形让人很意外,好多商品在双12期间的价格,不仅没有优惠,反而比平时高,消费者又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价格陷阱。

价格猫腻依然存在

京东双十二优惠力度有双十一大吗_双11价格猫腻曝光平台_双12价格与平时价比较

北青报记者开展调查,经调查发现,中消协于11月下旬曝光了15款存在价格问题的商品,其中其中11款此类商品在双12期间价格仍高于平时销售价格,那些商品涵盖服装、化妆品、箱包等多个品类,涉及当当、京东、淘宝等多家知名电商平台,消费者在双12期间购买这些商品非但没享受到优惠反而可能多花冤枉钱。

双11价格猫腻曝光平台_京东双十二优惠力度有双十一大吗_双12价格与平时价比较

记者于调查之中所发现的是,部分平台在双 12 期间,被曝光的商品价格未曾有调整,甚至存在一些商品,其价格较双 11 之时还要高,就像亚马逊平台之上有一款“大嘴猴”品牌的针织衫,双 11 之前价格为 53.1 元,双 12 期间价格变成了 102 元,即便平台设有满减优惠,实际价格依旧远远高于平常,此种先涨价而后降价的行为,致使消费者在购物节期间难以切实享受到实惠。

促销手段五花八门

双11价格猫腻曝光平台_双12价格与平时价比较_京东双十二优惠力度有双十一大吗

在双 12 期间,电商平台推出各种促销手段,有满减,有折扣,还有赠品等,可是这些优惠常常附带诸多条件,消费者很难真正享受到低价,比如部分商品标有“双 12 特价”,实际上是在原价基础上略微下调,甚至有的商品,其特价还比平常销售价格高,消费者要是不详细比较,很容易被这些促销手段蒙骗。

部分平台存在,借助限时抢购活动这点,营造紧张氛围,促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做出购买决定。然而,这些活动所涉及的商品价格,不见得真有优惠,有些甚至比平常时候还高。消费者在参与这类活动时,常常因时间紧迫,遗漏价格对比,最终买下实际上不划算的商品。

消费者权益受损

价格有着不透明的状况,使得消费者耗费了更多金钱,这事和虚假促销情形一样,都对他们的权益带来了损害,按照中消协报告,在跟踪的539件非预售商品里,有占全部相应商品78.1%的商品存在这种情况,也就是在双11期间,这些商品并没有真正实现降价,而这一数据的后续情况是,在双12期间,这些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最终展现出的结果是,许多消费者在购物节期间所买商品的价格比平时还要高!

消费者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因维权成本过高而选择放弃,部分电商平台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存在推诿情况,消费者通过投诉难以获得满意解决办法,这种状况不但打击了消费者购物信心,还影响了电商行业整体信誉 。

平台责任不可推卸

连通消费者与商家的桥梁是电商平台, 它负有确保商品价格透明、促销活动真实的责任,只是双12时,部分平台对商家价格行为没有进行有效监管,甚至有的平台自身也存在价格猫腻 ,比如贝贝网上一款名为“美肤宝”的品牌化妆品,在前双11团购价是188元,双12期间价格仍维持在229元的高价,并且与双11价格相同 。

若平台对商家不规范行为持放任态度,甚至还进一步纵容,这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影响自身长远发展,电商平台应设更严格价格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虚假促销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投诉及维权渠道。

如何避免被坑

购物节期间,消费者若想躲过被价格陷阱坑骗,首先得养成比价习惯,能借助带历史价格查询功能的第三方比价工具或平台,以此知晓商品真实价格走势,其次,别轻信平台促销口号,尤其是“最低价”“限时抢购”这类宣传,一定要亲自核查价格信息。

购买一些并非急需的商品,消费者可选择在平时去做,好多商品在非购物节时期价格更低,在购物节期间,要尽可能挑选信誉很好的商家与平台,且要保留好购物凭证,以便在出现纠纷时能及时开展维权工作。

未来购物节何去何从

购物节促销套路,正被消费者逐渐使之增添相当程度熟悉之感,于是电商平台与商家皆需再度对购物节的意义以及价值予以审慎思索。倘若购物节根本切实难以给消费者带去实惠且反向塑造成为价格陷阱的滋生之地,那么消费对购物节的热情将会逐步发生消退现象。电商平台应当凭借技术创新以及服务升级给消费者呈现出更为透明更为便捷的购物体验。

将来有购物节,虚假促销要被移除,价格猫腻需清除,要达成对消费者真正让利的模式转变,比如,平台凭借大数据分析,给消费者给予个性化推荐以及精准优惠,并非仅依靠价格战,唯有如此做,购物节才可以再次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在双 12 那段期间,你是否曾经碰到过类似那样的价格陷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一起去吐槽这些不靠谱的促销手段,要是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可别忘了点赞以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