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双十一”活动,曾经火爆了整整十年,但现在,它的热度明显下降,今年连淘宝的“猫晚”活动也不再举办,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平台规则复杂
现在双十一的购物平台折扣信息越来越难以看透,满减的规则繁琐得就像解决数学难题。消费者不得不花费很多精力去计算这些优惠,即便如此,常常发现打折后的价格其实并没有比平时的优惠更划算。比如说,一件商品的价格表面上看起来是降低了,但实际上经过各种满减、优惠券的叠加计算,最终的实际价格并没有便宜很多。这种状况让消费者感到“每一笔消费都像是在被算计”,导致他们的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主播热情不再
头部主播的举止变化反映了电商领域的演变。在上半年618购物节期间,淘宝平台上的顶级主播李佳琦难得地离开了带货直播间,转而参与电视节目。抖音平台上的知名电商主播朱梓骁今年也多次出现在综艺节目中,似乎在试图恢复其艺人身份。他们更愿意接受通告费,而不愿意在大促销期间销售商品,这显然表明电商行业的利润已经大幅下降,直播带货的性价比变得非常低。
电商兴衰变迁
大约十年前,网购热潮席卷而来,对线下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众多实体店铺由于高昂的成本,难以与网店抗衡,纷纷倒闭。网店无需承担场地和人力成本,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低价商品,订单量也随之攀升。然而,电商行业的瓶颈期迅速到来。从去年起,商家们原本期待在疫情结束后迎来爆发式增长,但618、双11等购物节的不理想业绩,却让他们感到了一丝寒意。
消费观念转变
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坚持“非必要不购买”的原则。无论购物节多么热闹,大家都会紧握自己的钱包,将资金留在手中以获得安全感。毕竟,经过几年的演变,人们更加重视理性消费,不再盲目追随潮流,追求短暂的快感。
购物节难复盛况
预计来看,无论是618、双11还是其他购物狂欢日,都难以再现往日的繁荣景象。往昔购物节的喧嚣,源于电商领域的迅猛发展。那时,人们购物追求的是购物的快乐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而如今,时代已经改变,这些因素已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商家面临退场
消费者对购物节的热情消退,商家即便采取低价策略也难以实现盈利,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退出市场。过去,商家宣扬“便宜就是赚”,而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不消费才是真正的节省”。这种消费观念的演变,无疑给商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大家对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是否相信未来还能发现新的增长点,让购物节再度掀起热潮?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