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爆发

图片

3月29日,拼多多平台上几十家品牌旗舰店遭遇了“炸店”危机,这一危机十分可怕,一张在拼多多小二朋友圈广泛流传的截图揭开了这一恶劣事件,大量身份不明人员集中攻击品牌店,一些店铺为减少损失只能暂时歇业,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商家措手不及,好好的生意被搅得一团糟 。

这场“炸店”行动来得特别突然,一点征兆都没有,众多品牌店一下子陷入了混乱,原本正常的销售节奏被打乱了,商家们忙着应对突然大量增加的订单和恶意差评,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店铺被破坏,损失了很多人力和物力。

客服回应

图片

3月31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向拼多多客服进行咨询,客服给出了奇怪的回复,内容是“友军”“不要误伤”,这样的回应令人十分不解,还为事件增添了神秘色彩,在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内情 。

从这位客服的回应中能够看出来,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这引发了大众的猜测与好奇,大众猜测是不是客服内部存在特殊安排,又或者是不小心泄露了某些信息,这也让“炸店”事件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平台行动

拼多多方面称,“炸店”事件发生后,他们马上启动了针对受恶意冲击的品牌及商家的保护机制,安排了专项团队,逐个进行对接,共同应对恶意“打砸”行为,还承诺对商家损失予以兜底,此举措看似是在为商家保驾护航。

然而,从商家之前的经历来看,平台的保护机制出现得好像有点迟。并且在日常经营当中,商家和平台之间早就有不少矛盾了。此次“炸店”事件,更像是这些矛盾集中爆发的导火索。所以,商家们对于平台的保护机制能不能真正落实,心里还是有所怀疑的。

“炸店”过程

有个人负责快消品牌的运营工作,他讲述了具体的“炸店”情况,在当天下午的时候,店铺订单数量突然大幅增加,差不多达到原来的八九倍,其中将近90%都是恶意订单,那些怀有恶意的买家下完单后,频繁催促商家发货,并且还给出大量差评,这一系列行为让商家痛苦不堪。

商家面对这些恶意订单,根本没办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要是发货,就有可能遭受损失。要是不发货,又会收到更多差评。而且拼多多售后政策偏向消费者,商家在这场“炸店”危机里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心里全是委屈。

商家怨言

不少卖家表示,在拼多多开店门槛不高,只需几千元保证金以及身份证明就行。然而在交易过程中,平台常常会找各种理由向中小商家收取手续费与罚款。诸如“先用后付”“偏远地区强制包邮”等政策,对于中小商家而言成本颇高,一旦违反这些政策就有可能遭受处罚。

图片

拼多多在百亿补贴里,给品牌商家以及黑标商家更多优惠和保护,普通中小商家没法享受到这般福利,还要承担更高的运营成本,这致使商家们对平台规则不满,觉得平台没有公平对待所有商家,只是偏向大商家。

各方看法

拼多多的退款政策致使商家感到不满,不过有消费者称能够理解,他们觉得,鉴于平台条件对消费者有益,故而自己会在拼多多购物,当遇到不讲道理的商家时申请“仅退款”会颇为解气,这表明消费者和商家在平台政策方面的利益诉求存在很大差异。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觉得,治理商家对平台实现持续发展很关键。拼多多在治理时或许太强硬,缺少对商家的妥善引导。商家遇到“炸店”,没办法有效应对。在当前实际情形下,商家只能多跟平台交流,采取延迟处理疑似“炸店”订单等办法来避免损失。

拼多多出现了“炸店”情况,这显示出商家和平台间存在诸多矛盾,对于平台接下来怎样协调好双方关系,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拼多多该采取什么做法,可点赞、分享本文,也能在评论区留言讲讲你的看法。